世界杯與啤酒不離不棄。央視的足球評論員也多次在比賽解說中提到,某個進球可以促進啤酒多少的銷量,但從未聽說促進白酒、葡萄酒的銷量的。這與啤酒自身的特性有關,也是世界杯獨特的足球文化。世界杯屬于球迷,更屬于啤酒主義者。
與“世界”干“杯”
啤酒主義源于啤酒主義者——一個非常曖昧又充滿想象意味的稱謂。一般情況下,它跟某種對于啤酒的狂熱態度有關。但更多的時候,它指向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價值觀念:泡酒吧、混跡于社交圈、獨處或者在狂歡集會上喧泄……啤酒將溫和與暴力、寬容與放縱、明朗與頹廢、休閑與緊張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而一個啤酒主義者的最大樂趣,就是在這種被中國人稱之為“馬尿”的飲品中體驗到了一種游走于這兩者之間的自由之樂與灑脫之趣,這與世界杯足球賽似乎是天作之合。作家狗子在小說《一個啤酒主義者的自白》中說:“我之所以酷愛啤酒并且只喝啤酒的技術原因,就是啤酒可以狂飲。啤酒里面有二氧化碳,進了肚子以后能把氣給倒出來。喜歡啤酒,特別是冰啤酒到了肚子里之后和滿腔怒火碰撞在一起發出的聲音。那種時刻,人感受到了在常規狀態下永遠無法實現的爽快!
說到生氣,就不能不提啤酒的“啤”字。150年前,中國沒有啤酒,而且也沒有“啤”字。這個“啤”字其實是根據德語的Bier、法語的Bierd和英語的beer生造出來的。不管它叫什么,啤酒都能把一個男人從沒脾氣喝到有脾氣。
看世界杯需要一個出口,怒火與暢快都需要發泄,作為一種必須付出代價的技術手段,最低成本、最低風險同時又最為便捷的,諸酒之中非啤酒莫屬。低度的酒精和高度的水分,使啤酒成為一種可供不同酒量的球迷狂飲的“酒”。
而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標準就是“苦”以及“吃苦”。啤酒之苦,與看球之苦如出一轍。當然,很多球迷還樂于透過狂飲啤酒對“吃苦”和“受苦”做公開表演,若有一定數量的女球迷在場,男球迷更樂于一邊打著酒嗝一邊引用叔本華的名言:“除以受苦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沒有什么目的可言!边@種并不做作的表演將啤酒、足球和人生灌到了一只杯中。在希臘神話中,酒神狄奧尼索司還是藝術和狂歡之神?磥,酒、藝術、狂歡從來都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正如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所描述的,在酒神的盛宴上,人們毫無顧忌地放縱自己,如果有誰進行理智的勸阻,必然會遭致陷入迷醉中人們的圍攻。
當然,這畢竟是神話。時代和社會決定我們的言行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接受必要的束縛,F實世界的寧靜與平和,使我們很少有激動、興奮的借口和機會,因此,對我們來說,世界杯才顯得這樣珍貴,畢竟是它給了我們一個放縱自己、陶醉自己的理由。
足球是最能體現人類的力量和藝術精神的運動,球場上的人們是狂歡的。根據酒神的規則,當然少不了酒的助興和催情。與啤酒比起來,白酒太烈,沉迷中容易錯過精彩的比賽;紅酒太雍容,淺酌低唱只適合燭光鬢影。因此,在世界杯里,狂歡的我們只要噴薄著熱情的啤酒,放縱我們的激情,與“世界”干“杯”。
啤酒主義者的世界杯自白
啤酒與世界杯的蜜月
我有一個朋友,平時是個從容善良、待人溫和的小胖子。他的愛好是足球和啤酒。當4年一個輪回的世界杯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就會變得神經質,在成打成打地消耗掉啤酒的同時,他那有些發福的小肚子也會迅速地平坦下去。對此他有一些精辟的見解:世界杯是他和足球的蜜月,在啤酒的催化下,他在這個蜜月中的熱情可以燃燒掉一切,當然也包括肚子里的脂肪。因此他建議,熱衷減肥的人士(包括女性),看世界杯,喝啤酒吧!這比任何運動、藥物、節食的效果都要好。
對他的這種觀點,我和周圍的幾個朋友都深以為然。就在這個周末,我們紛紛把冰箱里塞滿香腸之類的快餐食品和啤酒,并準備在未來的一個月里持之以恒。確實,在世界杯的硝煙中,啤酒、快餐是最佳的選擇。與此相比,深得中庸之道的中餐顯得過于凝重。烹調的繁冗和就餐過程的繁文縟節與綠茵場上的節奏根本合不上拍,在激烈的比賽進行時,一口一口地喝湯哪有痛快淋漓地灌一下扎啤來得爽快! (陳墨)
世界杯中的大麥香
世界杯是一個從頭到腳都溢著麥香味的名字,很熟悉,也很濃烈。世界杯從來就是與啤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就像俄國人與大裂巴和伏特加、西班牙與斗牛一樣,分不清誰是主角,而誰是誰的“星期五”,無論在法國、日韓,還是德國。2006年的世界杯因為慕尼黑的啤酒而變得更加原汁原味!
每一屆世界杯,全世界酒吧老板都在過節。啤酒、香煙、足球,一個也不能少!球至酣處,酒也至酣處,微醉中感受足球帶來的狂熱和激情,還有什么比這更愜意的?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啤酒是足球的一部分,喝酒看球,酒從口中過,球在心中留,這可能也是球佛的最高境界了吧。不過看球的過程中享受啤酒是要有限度的,并不能因為啤酒好喝或者球賽精彩而迷醉自己,如果你看到了幾個球的影子在眼前晃動,那你不是球迷反而是酒迷了。喝酒是足球激情釋放的一種輔助方式,更應該是看球的一種方式,它和美麗的足球寶貝、滾燙的泡面,或者鹵雞蛋構成你豐富的看球夜生活。冒泡的啤酒與狂熱的世界杯一起構成了這個盛夏的迷戀! (牛小博)

沒有啤酒哪有世界杯
“冠軍”,這個詞在英語當中與“香檳”是同根詞,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么,在德國看世界杯半個月,我明白了,歐洲人看世界杯是絕對離不開酒的,只不過在德國用的不是香檳,是啤酒。沒有啤酒,哪有世界杯?德國人這樣來詮釋啤酒與世界杯的關系。跟德國球迷一起看球,你絕對不可能遇到國內那種含蓄、內斂的氣氛,要么就是大喊大叫,要么就是拍桌子摔碗,總之德國人非得給你搞出點動靜來不行,好像生怕電視里的隊員聽不到似的。當然,這一切都得需要啤酒來作為催化劑。
記得有一次在小城勒沃庫森的球迷廣場上跟德國球迷一起看球,德國人有個規矩,球迷廣場絕對不許帶酒水飲料,因為進球迷廣場是不收費的,也就只能靠賣點酒水、漢堡什么的掙些錢。走到售賣點前,這里早已趴滿了一圈人。我說來一杯可樂(我不太愛喝啤酒),先是伙計愣了一下看著我,然后我就能感受到周圍幾個德國男人那種鄙夷的眼神在我身上上下打量,那種眼神真的是看得人心里發毛。我馬上改變了主意,“Beer!”我趕緊說。后來我在德國的朋友告訴我,在這種場合男人不喝啤酒是不可思議的,要么你就什么都別喝,要么就喝啤酒。后來我就按著這個定律去做了,可隨后我又發現,啤酒不光是用來喝的,還能用來灑,而且根本不會有人來責怪你灑了他們一身,我就是這樣,一件白色衣服,等看完一場球,身上早就點點黃斑了。
“沒啤酒就沒有世界杯!”已經面紅耳赤的德國老哥跟我說,至于酒后會出什么事,“那可就是玻璃菜(警察)的事了!彪y怪德國球迷和英國球迷一樣聞名,我算是找到原因了。 (郭梁)